童亨茂,男,浙江省嵊州市人,1967年5月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9年和1992年從北京大學地質系本科和研究生畢業(yè),分別獲北京大學構造地質學專業(yè)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以及中國礦業(yè)大學博士學位。1992年起在石油大學工作。2009年9月-2010年2月在美國UCLA做訪問學者。

中文名

童亨茂

性別

出生日期

1967-05

民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浙江省嵊州市

主要成就

獲北京大學構造地質學專業(yè)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中國礦業(yè)大學博士學位

職稱

副教授

個人簡介

童亨茂主要從事盆地構造分析、儲層構造裂縫、構造物理模擬和構造應力場的研究工作和“大地構造學”、“盆地分析”、“地球科學概論”等方面的教學工作,長期擔任“綜合地質實習”隊隊長。在《中國科學》《地質學報》《地質科學》等國內外刊物上發(fā)表論文45篇;主編出版教材2本;獲省部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提出“非Anderson斷層模式”。

童亨茂

論著目錄

1. 童亨茂、劉瑞旬,1993,顯微鏡下粒度統(tǒng)計的數(shù)值修正,地學探索,1(3)

2. 童亨茂、劉瑞旬,1993,吐哈盆地臺北區(qū)泥巖裂縫發(fā)育特征及其儲油運油的意義,巖石圈地球科學,地震出版社;

3. G.A.Davis, 鄭亞東,錢祥麟,童亨茂,1994,中國變質核雜巖──北京云蒙山地質簡介及地質旅行指南,伸展構造研究,地質出版社;

4. 童亨茂、錢祥麟,1994,儲層裂縫研究分析方法,石油大學學報,18(6)

5. 童亨茂、錢祥麟,1995,臺北坳陷古構造應力場數(shù)值模擬及其裂縫宏觀預測,石油勘探新進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所獲榮譽

1.遼河探區(qū)西部凹陷深化勘探理論與實踐,2010,證書號:2009-208,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12)

2.中國東部含油氣盆地構造研究,1999,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6)

3.石油主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研究與實踐,2001,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