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詩歌史(第2部)》 作者:劉春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1日 出版。

中文名

一個人的詩歌史(第2部)

作者

劉春

類別

圖書 > 文學 > 紀實文學 > 人物紀實

定價

28

語言

簡體中文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頁數(shù)

263頁

開本

16

出版時間

2010年12月1日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49500819

基本信息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0年12月1日)

平裝:?263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49500819,?7549500819

條形碼:?9787549500819

商品尺寸:?24?x?15.6?x?1.8?cm

商品重量:?340?g

品牌:?上海貝貝特

ASIN:?B004EBULKA

內(nèi)容簡介

《一個人的詩歌史(第2部)》是劉春的“詩歌史”系列著作的第二部。沿襲第一部的整體風格,從論述柏樺、韓東、王家新、張棗、黃燦然等著名詩人的生活史和創(chuàng)作史人手,揭秘新時期三十年風云激蕩的詩歌江湖,展現(xiàn)一代詩壇精英的光榮與夢想?!兑粋€人的詩歌史(第2部)》文風鮮活,見解新穎,具有極強的可讀性、現(xiàn)場性和資料性。

編輯推薦

《一個人的詩歌史(第2部)》:柏樺、李敬澤、歐陽江河、王家新、西川、謝有順、于堅、張清華聯(lián)袂推薦。探賾一代精英寫作與成長,反思漢語創(chuàng)作困局,講述詩歌江湖紛亂與虛無,追問時代靈魂走向。

媒體推薦

劉春在講述“詩歌史”時,他是在召喚詩歌精神的總體性和無限性。這種召喚,具有迷人的招魂性質(zhì),超乎時代精神這個括弧之外,直取文明的幽暗內(nèi)心。這部《一個人的詩歌史》,具有和曼德斯塔姆的文明時間觀一致的內(nèi)驅(qū)力:歷史是作為單一共時行為被感知的。換句話說,在詩歌深處,歷史就是把時間和人心收集在一處,是對總體性和無限性的招魂。

——歐陽江河(著名詩人)

1978年以來重新復活的中國自由派新詩已經(jīng)成為傳統(tǒng),深刻地影響了當代漢語。劉春的思考非常重要,這一方面是因為他的誠實、謙虛和追求真理的獨立精神;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屬于正在對這個傳統(tǒng)進行反思和超越的年輕一代詩人。

——于堅(著名詩人)

在中國當代詩歌的諸般成就被徹底認識之前,描述出詩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生存狀態(tài)和工作狀態(tài),使之不再處于被層層遮蔽的境遇之中,是一項基本的、迫切的和重要的工作。在這一方面,劉春的“詩歌史”系列文章意義非凡。

——西川(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著名詩人)

作者簡介

劉春,著名詩人、評論家,1974年出生于廣西荔浦。著有隨筆集《博爾赫斯的夜晚》、《或明或暗的關系》、《讓時間說話》,詩學專著《朦朧詩以后》、《一個人的詩歌史》,詩集《憂傷的月亮》、《運草車穿過城市》、《幸福像花兒開放》等。近年在《花城》、《讀庫》、《星星》、《名作欣賞》等開設詩學隨筆和評論專欄。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揚子鱷”網(wǎng)絡詩歌論壇創(chuàng)辦人?,F(xiàn)居桂林。

目錄

序言?向《一個人的詩歌史》致敬/黃芳

唯有舊日子帶給我們幸福

把靈魂朝向這一切吧,詩人

飛蛾已經(jīng)出生,巨著總會完成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

從黑暗中來,到白云中去

后記每個人都有一部自己的詩歌史

序言

于我而言,要為一個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寫文字,是困難的。

要為一本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書加些邊邊角角,同樣是不容易的。

更何況是一個你更習慣站在各種褒獎的背后冷靜觀察與挑刺的人與書。

劉春與他的《一個人的詩歌史》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與一本書。

前天,在回家的路上,我告訴他:你知道你這個星座的人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嗎?是工作狂。

他非常認同:原來如此。難怪。

可以聽得出,他的認同中有自我贊賞的成分。而我這番話的本意,卻是表達我的怨氣:為了工作與寫作,他對家人忽略太多了。

《一個人的詩歌史》最初的創(chuàng)作是在2002年。正是那年,我懷孕。2003年2月份,我生下了女兒暖暖。這期間,可以說,我很少得到一個孕婦和產(chǎn)婦所應得的照顧。而女兒出生后的幾個月,正好是他創(chuàng)作激情特別高漲的時期。每天下班回到家,他第一件事是開電腦。吃完飯第一件事,同樣是開電腦,直至深夜。

后記

這是《一個人的詩歌史》系列作品的第二部。與此前出版的第一部一樣,本書的五篇文章,所談論的仍然是20世紀80年代成名的詩人及與這一代詩人相關的詩壇往事。雖然90年代以后新人輩出,但這一批80年代成名的詩人,已經(jīng)憑著他們出色的才華在當代詩歌史上獲得了穩(wěn)固的位置,目前,他們?nèi)匀粍?chuàng)造力旺盛,時有佳作。推介他們的作品,梳理他們的創(chuàng)作歷程,并以此為基礎展現(xiàn)整個當代詩壇的狀況,既是本人多年來的夙愿,也是為了證明:盡管沒有任何一首詩能夠阻擋一輛坦克,但優(yōu)秀藝術品的存在,卻能夠讓人對這個靈魂日漸傾斜的時代有了信心。

五篇文章,都是半新半舊之作。所謂“半新半舊”,意思是初稿曾經(jīng)發(fā)表過,后來進行了很大幅度的增補和改動,成為與原來完全不同的“新作”,就沒再拿出來示人了。承蒙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厚愛,我在《詩歌史》第一部出版的半年后,就有機會將“詩歌史”系列的最新成果結集成書,內(nèi)心實在是感動莫名。

文摘

前兩本書的順利脫手,柏樺決定潛下心來做自由撰稿人。然而,雄心勃勃的詩人很快被一次意外弄得異常沮喪。一個上午,柏樺做好了一部書稿,主動跑到一個書商家里洽談出版事宜,那書商看了幾眼書稿,當場就付款買下,這一切順利得令人吃驚。然而,幾個小時之后,書商派人來找柏樺退書稿。原來,書商在拿到稿子后,興沖沖地找到熟悉的出版社編輯,被編輯告知,書稿是抄襲的,出版社不可能給書號。柏樺一下子就被弄懵了,但沒有進行聲辯,馬上將錢退給了來人。

來人離開后,柏樺陷入了空前的難過之中。首先,他的工作成果——盡管只是對稿子進行分門別類的編輯工作而不是原創(chuàng)——被人質(zhì)疑,其次,還因為書商在利益面前的無情。好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到詩人頭上。第二天,柏樺拿著書稿,找到了讀研究生時的同學、當時在成都出版社任總編輯助理的楊曉明。楊曉明看了書稿,說,這書稿沒有問題,這是一本文摘式的書,在內(nèi)容上進行技術處理一下,再寫一個后記予以說明就行了。就這樣,這本剛剛被退回來的書稿再一次被另一個書商當場買走。那后來的好幾天,柏樺都還在這種悲喜交加的情境中回不過神來。

兩天內(nèi)的大起大落,使柏樺對“行情”有所了解,也增加了柏樺的自信,接下來,柏樺開始和張小波、萬夏、張崇俊、顏立和、阿野、潘家柱、馬松、楊路、李亞偉、趙野、王益等書商合作。有意思的是,這些書商大部分原本就是80年代就很有影響的詩人,比如張小波,是中國新城市詩歌的領軍人物,萬夏和李亞偉是莽漢主義的兩大巨頭,這些詩人成立的圖書公司,一度占據(jù)了國內(nèi)暢銷書制作與出版的半壁江山。直到今天,張小波的共和聯(lián)動圖書公司,萬夏的紫圖圖書公司,仍然是中國民營書業(yè)的旗幟。這是題外話了。10年中,柏樺與這些書商兼朋友的合作自始至終都非常愉快,編撰的大量圖書中,有4本與毛澤東有關,它們分別是《毛澤東散文作品賞析》、《毛澤東兵法》、《毛澤東口才》和《毛澤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