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焦裕祿同志,總書記一直十分崇敬,視為人生榜樣。

“焦裕祿精神”是一種向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精神,被習近平總書記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2]。習近平同志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祿精神的本質所在。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是我們黨的立業(yè)之本、取勝之道、傳家之寶,也是焦裕祿精神的精髓。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靈魂。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品格,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重要內容。清正廉潔、無私奉獻,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鮮明特點。[3]

習近平這樣評價焦裕祿同志的精神:“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sup class="baike-reference">[4]

中文名

焦裕祿精神

發(fā)祥地

蘭考縣

類別

道德、情操

宗旨

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執(zhí)政為民

楷模

焦裕祿

內涵

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習近平講話

“焦裕祿精神”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習近平指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做到深學、細照、篤行。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凡事探求就里、“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lián)Q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5]

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精神猶如一座豐碑巍巍矗立??倳浾f:“我們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祿精神的影響,是在焦裕祿事跡教育下成長的。我后來無論是上山下鄉(xiāng)、上大學、參軍入伍,還是做領導工作,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sup class="baike-reference">[6]

2014年3月18日上午,總書記在蘭考縣委老辦公樓舉行的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開門見山:“我之所以選擇蘭考作為聯(lián)系點,一個重要考慮就是因為蘭考是焦裕祿同志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是焦裕祿精神的發(fā)源地。我希望通過學習焦裕祿精神,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6]

精神內容

這次來到蘭考,來到焦裕祿同志生活、工作過的地方,心情很激動、很不平靜。上午我們到了焦裕祿紀念園,瞻仰了烈士紀念塔、焦裕祿事跡展室,看望了焦裕祿同志的親屬,還去看了焦裕祿同志當年種下的泡桐樹。剛才大家從不同角度談了體會,講得都很生動,很有感染力。這一路看下來、聽下來,很受教育、很受啟發(fā)、很受鼓舞。

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樣。1962年冬天,他來到當時內澇、風沙、鹽堿“三害”肆虐的蘭考擔任縣委書記,帶領全縣人民戰(zhàn)天斗地,奮力改變蘭考貧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積勞成疾的焦裕祿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僅42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終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充分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崇高風范。焦裕祿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yōu)秀共產黨員和優(yōu)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焦裕祿同志離開我們50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卻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永遠是億萬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執(zhí)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我們今天加強作風建設、改進干部作風,就要深入學習、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結合新的實際把焦裕祿精神發(fā)揚光大。

第一,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牢記宗旨、心系群眾,“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興服務群眾之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祿精神的本質所在。焦裕祿同志到蘭考,不是為了做官,而是去為人民謀利益。他之所以被譽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共產黨員的光輝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眾愛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終與老百姓心相連、情相依,同呼吸、共命運,在于他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誠心誠意當人民公仆。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xiàn)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帶領干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一句“我是你們的兒子”,充分體現(xiàn)了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他這種為民愛民親民的作風,充分反映了共產黨人和黨的干部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感和公仆情懷。

焦裕祿精神

古人說,“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就要牢固樹立宗旨觀念,始終堅持群眾路線,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黨員干部無論職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而奮斗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最終目的。要深懷愛民之心,自覺擺正與人民群眾的關系,不斷增進與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要多辦利民之事,堅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深入條件艱苦、矛盾集中、困難突出的地方,盡力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而不要等到群眾反映強烈了,或者上級指示批下來了,才去解決。特別是在當前經濟社會發(fā)展、群眾生產生活困難增多的情況下,更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認真解決民生問題,努力把為群眾排憂解難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第二,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勤儉節(jié)約、艱苦創(chuàng)業(yè),“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奮斗精神,大興艱苦奮斗之風。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是我們黨的立業(yè)之本、取勝之道、傳家之寶,也是焦裕祿精神的精髓。面對蘭考自然災害的肆虐和貧困落后的實際,焦裕祿同志不等不靠,帶領全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力拼搏、自強不息。他說:“我們要有革命的膽略,堅決領導全縣人民苦戰(zhàn)三五年,改變蘭考的面貌,不達目的,死不瞑目?!彼麕ьI廣大干部群眾大力治理風沙、內澇、鹽堿“三害”,親自種植泡桐樹,以滿腔熱情和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改天換地的英雄壯歌。他堅持生活簡樸、勤儉辦事,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的衣、帽、鞋、襪都是補了又補、縫了又縫。焦裕祿同志以他的一言一行對艱苦奮斗做了生動的詮釋,這也正是他贏得群眾擁護和愛戴的重要原因。

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不懈奮斗,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總體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我們決不能自滿,決不能懈怠,決不能停滯。成績越大,條件越好,喝彩聲越多,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越要保持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那種認為艱苦奮斗是老套、已經過時的看法是錯誤的、有害的。蘭考的物質條件與焦裕祿那時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物質上的豐富是焦裕祿同志的愿望。但焦裕祿同志艱苦奮斗的精神是永遠不能丟的。毛澤東同志在全國即將解放之時就提出“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六大以后馬上帶領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到西柏坡學習調研,提出要牢記“兩個務必”,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精神。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就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自覺踐行艱苦創(chuàng)業(yè)、厲行節(jié)約、勤儉辦事的優(yōu)良作風,發(fā)揚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保持不畏困難、堅忍不拔、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為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努力奮斗。焦裕祿同志那時物質條件非常艱苦,但廣大黨員干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老百姓從中感到了精神的支撐,再苦再累也能看到希望,把精神的力量變成前進的動力。條件好了,一些黨員干部卻不能像焦裕祿同志那樣。有的脫離群眾,有的貪圖享樂,甚至有極少數(shù)作威作福,給黨和政府造成不良影響。我們應當經常用焦裕祿精神來對照自己、反省自己,進一步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我國經濟發(fā)展困難增加,廣大黨員干部尤其要發(fā)揚艱苦奮斗作風,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觀念,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用在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鍵部位和薄弱環(huán)節(jié)上,使艱苦奮斗精神真正成為凝聚人民群眾共克時艱的無價之寶。

第三,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實事求是、調查研究,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求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靈魂。在焦裕祿同志看來,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既是一種科學精神,也是一種工作作風,還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為了改變蘭考的落后面貌,他從蘭考的縣情出發(fā),尊重客觀規(guī)律,堅持把戰(zhàn)勝災害、改善生產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大力調整農業(yè)結構,為蘭考長遠發(fā)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他篤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基本掌握了水、沙、堿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作出和實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確決策。他在蘭考的470天中,靠著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對全縣當時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生產大隊進行了走訪和蹲點調研。正是這種深入、系統(tǒng)、全面的調查研究,使焦裕祿同志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對改變蘭考面貌提出切合實際的規(guī)劃。在焦裕祿同志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腳踏實地干事業(yè)的求實精神和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治沙、治澇、治堿,都是當時關系蘭考民生的實實在在的大事。解決這些問題,就抓住了當時促進蘭考發(fā)展、改變蘭考落后面貌的“牛鼻子”。當時焦裕祿同志抓這些工作是身體力行、親歷親為的,完全沒有應付群眾,也不是為了做給上級看。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就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guī)律,深入調查研究,真正把求真務實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要以求真務實的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凡是符合科學發(fā)展觀的就全力以赴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猶豫去改,真正把科學發(fā)展觀轉化為謀劃發(fā)展的正確思想、促進發(fā)展的政策措施、領導發(fā)展的實際能力。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把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滿腔熱情與科學求實精神結合起來,把積極有為與尊重客觀規(guī)律結合起來,把抓好當前工作與著眼長遠發(fā)展結合起來,努力創(chuàng)造出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檢驗的實績。

第四,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不怕困難、不懼風險,“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大無畏精神,大興知難而進之風。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品格,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重要內容。焦裕祿同志到蘭考上任前,黨組織與他談話時明確提出,蘭考是一個最窮的縣,一個最困難的縣,要他在思想上有經受最嚴峻考驗的準備。焦裕祿同志堅定地說: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里。焦裕祿同志經常教育黨員干部說,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不怕困難,發(fā)揚革命精神。面對當時蘭考十分嚴重的自然災害,焦裕祿同志沒有被困難所嚇倒,他以共產黨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創(chuàng)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簡便、易行、實用而又符合規(guī)律的治理“三害”方法,最終在重重困難中闖出了一條生路。這種精神,與今天我們所倡導的開拓創(chuàng)新、攻堅克難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歷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一種是消極悲觀、被動應付,有的甚至臨陣脫逃;一種是毫不畏懼、迎難而上。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就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始終保持一種敢做善成的勇氣,保持一種逆勢而上的豪氣,不怕矛盾復雜、不怕任務艱巨、不怕責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擔,敢于克難制勝,敢于奮勇爭先。要變壓力為動力,善于在挑戰(zhàn)面前捕捉和把握發(fā)展機遇,善于在逆境中發(fā)現(xiàn)和培育有利因素,夙興夜寐思改革,廢寢忘食謀發(fā)展,以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和優(yōu)良的作風帶領廣大群眾迎難而上、銳意改革、共克時艱。這種革命英雄主義是那個時代所需要的,還要結合新的實際繼續(xù)倡導。

第五,學習和弘揚焦裕祿同志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為黨和人民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大興敬業(yè)奉獻之風。清正廉潔、無私奉獻,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鮮明特點。焦裕祿同志不怕苦、不怕死,不為名、不為利,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他抱著病痛的身體,忍著肝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農舍、田地,置身于群眾之中。每當風沙最大時候,就是他帶頭下去查風口、探流沙的時候;每當雨下得最大的時候,就是他帶頭下去冒雨涉水、觀看洪水流勢和變化的時候。他嚴守黨紀黨規(guī),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自己和子女、親屬謀取任何好處。他親自起草了《干部十不準》,規(guī)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焦裕祿同志以勤政為民、廉潔奉公的實際行動,展現(xiàn)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了崇高的形象。

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就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推進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造福人民群眾。要把人生價值與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多想群眾少想自己,多想事業(yè)少想名利,堅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真正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上,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當前,黨員領導干部受到的各種誘惑更多、更大,腐蝕與反腐蝕的斗爭非常激烈。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千方百計拉攏腐蝕黨員領導干部,手段越來越多,越來越隱蔽,若不警惕,就可能被拉下水,可以說有許多暗礁、暗流、陷阱。面對這種情況,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繃緊拒腐防變這根弦,堅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利,堅持慎獨慎微,始終記著“不以惡小而為之”,不該做的事情堅決不做,自覺拒腐蝕、永不沾,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2009年是我們黨成立88年,新中國成立60年。我們黨作為執(zhí)政黨,要不斷提高執(zhí)政能力、保持和發(fā)展先進性,需要從焦裕祿精神等寶貴精神財富中不斷吸取力量。我們要深刻認識焦裕祿精神的時代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緊密結合正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大力弘揚焦裕祿同志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風,用以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焦裕祿同志生前曾想寫一篇“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文章。經過蘭考人民45年的艱苦奮斗,焦裕祿同志的遺愿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實現(xiàn)。當然,蘭考也需要不斷規(guī)劃新的目標。蘭考自己與自己比,的確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從橫向比、同先進地區(qū)比,經濟發(fā)展與人民生活水平還不算高。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中,蘭考的同志要把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突出實踐特色的重要著力點,切實搞好學習實踐活動,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在焦裕祿精神的激勵和鼓舞下,經過蘭考廣大干部群眾前赴后繼的不懈奮斗,必將使焦裕祿同志的遺愿全面實現(xiàn),蘭考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注:這是習近平同志2009年4月1日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期間與干部群眾座談時的講話,《求是》發(fā)表時作了個別文字處理,標題為《求是》所加。[3]

社會評價

總書記說,“雖然焦裕祿離開我們50年了,但焦裕祿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精神和黨的宗旨,要大力弘揚?!?sup class="baike-reference">[9]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表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焦裕祿由衷的崇敬,焦裕祿成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精神食糧。[7]

當前,基層工作尤其是農村工作,往往關系到老百姓的直接切身利益,對基層干部而言,常常是頭緒多、時間緊、任務急、責任重。面對紛繁復雜的基層工作,許多基層干部無所適從。那么如何激發(fā)新時代基層干部的工作激情,更好地投身社會主義事業(y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鏗鏘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對標焦裕祿,弘揚“焦裕祿精神”。[8]

仰望星空,堅定信念。作為親民愛民的典范,在焦裕祿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焦裕祿更是為之奮斗一身,成為時代楷模,精神豐碑。我們要銘記入黨誓言,不忘初心,以焦裕祿為榜樣,將“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忠于黨,忠于人民。無論身處高低、職位大小,以人民利益為重,用實際行動贏得群眾認可。[8]

腳踏實地,俯首為牛。群眾利益無小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點多面廣,縱橫交錯,有的基層干部心有不平,常抱怨環(huán)境差、加班多、待遇低,不僅常被群眾誤解,還得不到領導認可,總覺干的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于是有了“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8]

想想焦裕祿剛到蘭考時,內澇、風沙、鹽堿“三害”侵襲,焦裕祿沒有猶豫,更沒有退縮,他迎難而上,經受著天災和人心的雙重考驗,為百姓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成為了百姓心目中的“孺子牛”。時過境遷,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經濟高速發(fā)展,生產生活環(huán)境大為改善,政治生態(tài)風清氣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打退堂鼓”。作為離老百姓最近的干部,更應腳踏實地,多些“泥味兒”、“土味兒”,深入田間地頭,拉近與群眾的距離。[8]

春風化雨,廉潔務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特別學習焦裕祿“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清茶淡飯,粗衣布鞋,縫縫補補無數(shù)遍,靠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走遍蘭考大地……作為新時代的基層干部,雖然工作和生活條件好了,但我黨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仍在。我們不僅要摒棄浮躁的情緒,嚴格執(zhí)行“中央八項規(guī)定”,遠離“小腐微貪”,切忌因“蠅頭小利”而蒙蔽雙眼,成為侵蝕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蛀蟲”。更要學習焦裕祿同志揚起頭做人、沉下心做事的高尚品行,以“最多跑一次”的態(tài)度為老百姓謀福利、辦實事,只有求真務實,廉潔奉公,算好維護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幸福賬”,才能提升基層干部在群眾心中的“滿意賬”。[8]

所獲榮譽

2021年9月,入選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第一批偉大精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