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為中國西部山脈。[2]在四川西南涼山彝族自治州內(nèi),是大雪山的支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2,000~3,500米,個別高峰近4,000米。

山地西側(cè)美姑、昭覺一帶為山原,丘陵起伏,頂部渾圓平坦,林牧業(yè)發(fā)達。東南側(cè)為金沙江谷地,河谷深切,地面破碎。大風頂一帶為大熊貓分布區(qū)。已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大涼山為彝族聚居地區(qū)。[9]大涼山以東為小涼山,以北為小相嶺,以西為安寧河谷地。

中文名

大涼山

郵政區(qū)碼

615000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主要景觀

瀘沽湖、雷波馬湖風景區(qū)、會理古城等

所屬地區(qū)

中國西南地區(qū)

主要礦產(chǎn)

鐵、銅、鉛、鋅、錫、釩、鈦、輕稀土等

政府駐地

涼山彝族自治州州政府

電話區(qū)號

0834

外文名

Ta-liang Mountains

方言

彝語

機場

青山機場

火車站

西昌站

車牌代碼

川W

民族

彝族,漢族為主

人口

460萬(2011年)

所在地

四川西南涼山彝族自治州內(nèi)

行政區(qū)類別

四川省

歷史記載

大涼山自古以來就是通往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遠在秦漢時期,中央王朝就在這里設置郡縣進行管理。[3]

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西漢司馬遷、蜀漢諸葛亮、元世祖忽必烈、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馬可波羅等都曾有涼山游歷、活動的記載。

1935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北上時,在會理舉行了永垂青史的會理會議,并在冕寧與當?shù)匾妥迨最I歃血為盟。

地理環(huán)境

中藝攝影論壇大涼山風光

大涼山位于涼山彝族自治州內(nèi)。[1]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大涼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幅員面積6萬余平方公里,總?cè)丝?73.04萬人,境內(nèi)有漢、彝、藏、蒙古、納西等10多個世居民族。[4]全州轄1市16縣,其中木里為藏族自治縣。首府西昌市位于成昆鐵路中段,自古以來就是通往云南和東南亞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6][7]平均氣溫l7℃可同春城昆明(平均氣溫14℃)媲美,享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時春”之譽。[5]

氣候類型

由于幅員寬廣,地形地勢復雜,因而氣候差異性較大。主要有四種氣候類型或氣候區(qū):

南亞熱帶氣候區(qū)

本區(qū)年均氣溫>18度,熱量豐富,光熱充足,為本州香蕉、芒果、木瓜、甘蔗等熱帶作物主產(chǎn)區(qū),且熱帶風光突出、誘人;

中亞熱帶氣候區(qū)

本區(qū)年均氣溫16-18度,降水量較南亞熱帶氣候區(qū)多,空氣較為濕潤,是本州的糧油主產(chǎn)區(qū),同時也是本州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

北亞熱帶氣候區(qū)

本區(qū)年均氣溫13.5-16度,降水量較多,是本州糧油主產(chǎn)區(qū)之一,且旅游資源也較為豐富;

溫帶氣候區(qū)

本區(qū)年均氣溫低于13.5度,氣候溫涼濕潤,是林業(yè)、牧業(yè)、中藥材的集中產(chǎn)區(qū)。本區(qū)由于熱量條件差,且多屬高寒山區(qū),災害多,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低,生產(chǎn)力水平不高。

旅游景點

大涼山是四川省發(fā)展旅游業(yè)的重要基地,主要景點有:

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

雷波馬湖風景區(qū)

西昌古城

會理古城

瀘沽湖

螺髻山

彝海結(jié)盟遺址

靈山寺

普格溫泉瀑布

昭覺博石瓦黑古巖刻畫

涼山奴隸社會博物館

交通運輸

涼山已形成以西昌為中心,公路為骨干,鐵路、航空為主的交通運輸格局。成昆鐵路、國道108線縱貫全境。成都至西昌火車已實現(xiàn)電氣化通車;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12000公里,雅西高速公路于2012年4月建成通車,駕車從成都到西昌只要4個多小時即可到達。西昌每天有十一對列車過境,每周到成都有十四個航班,并開通了西昌—昆明—廣州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