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國》是中國作家莫言1989年至1992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借助“酒”這種飲品,描繪了中國的官場生態(tài),抨擊了官場的腐敗。將作者對社會現(xiàn)實的強烈的批判精神和鮮明的先鋒藝術(shù)與魔幻手法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一個厚重、博大、深刻、新穎完全不同于其他一味仿制且滿足于炫技的先鋒小說的藝術(shù)世界,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的巨大空間,表現(xiàn)了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出色的感悟力、高超的想象力、強大的創(chuàng)新力。小說法語版獲得2000年法國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

中文名

酒國

語言

中文

別名

酩酊國

出處

《莫言文集》

小說類別

其他

出版時間

2008年8月1日

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小說類型

長篇小說

作者

莫言

創(chuàng)作年代

20世紀90年代

內(nèi)容簡介

省人民檢察院的特級偵察員丁鉤兒奉命到酒國市去調(diào)查一個特殊的案子:酒國市的官員吃掉了無數(shù)嬰兒。但到酒國市的人沒有能經(jīng)得起誘惑的,丁鉤兒雖不斷提醒自己不喝酒,最后卻醉酒淹死在茅廁里。

《酒國》由三重文本組成:檢察院偵察員丁鉤兒去酒國市調(diào)查所謂“紅燒嬰兒”案件的過程;酒國市釀造大學的寫作愛好者李一斗與作家莫言的一組信件;李一斗寄給莫言的一系列小說。三重文本相互穿插,相互滲透,虛實交加,真假互映,構(gòu)成了一個光怪陸離的文學世界。在莫言筆下,這個世界至少包含有三重真實性,這一點,不是那些堅持以單一的眼光看待世界真實性的人士所能理解的?!毒茋方柚嘀財⑹?,呈現(xiàn)出一種極為復雜的結(jié)構(gòu)和重疊交錯、自相悖謬的立場,或許在莫言看來,不如此不足以表達當下中國現(xiàn)實生活的復雜性和荒誕性。惟其荒誕,才顯寫實。從這個意義上說,莫言確實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作家。

作品目錄

序號章節(jié)
1第一章
2第二章
3第三章
4第四章
5第五章
展開表格

創(chuàng)作背景

長篇小說《酒國》從1989年開始創(chuàng)作,直到1992年完成,1993年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首版之后又有幾次修改。

人物介紹

丁鉤兒

丁鉤兒是《酒國》的主人公,他在小說中的身份是特別偵察員。他身高175厘米,體瘦,皮膚黑;嗜煙,好飲,酒量不大;牙齒不整齊,會一點擒拿術(shù)。

丁鉤兒不同于莫言以往塑造的任何一個男性形象,他既作為一個吃人者也作為一個被吃者,既作為看客又是一被看者賦予人物雙重特性,是現(xiàn)當代文學人物畫廊里的又一個成功的藝術(shù)形象。而這種雙重特性又是在人物性格的轉(zhuǎn)變中完成的,這主要體現(xiàn)了人物性格的兩極。表現(xiàn)為丁鉤兒一方面他是一個為人機智、能力一流的高級檢察官,另一方面又是一個貪杯好色、信念迷失的腐敗墮落者。作者著重塑造了這個人物的性格發(fā)展歷程即從正面人物到反面人物的轉(zhuǎn)變以及形象意義即對現(xiàn)實的批判、對體制的批判、對文化的批判,這在今天仍然有警醒意義。

余一尺

余一尺在小說中是酒國最有錢有勢的商界大老板,“與酒國市八十九名美女發(fā)生過性關(guān)系” (第五章)。他還是市政協(xié)常委,省勞動模范等等。酒國博士李一斗創(chuàng)作的一篇小說《一尺英豪》專門介紹余一尺。小說中提到的《酒國奇事錄》里也有一個叫“余一尺”的人,但小說沒有確定兩者是否同一人。余一尺后來因與女司機通奸被特別偵察員丁鉤兒所殺。

作品鑒賞

莫言在1992年完成的長篇小說《酒國》在批評界一直未能引起足夠的注意,僅在其封面上印有“一部無法評論的作品”,“90年代莫言最出色的小說”字樣,但事實上《酒國》是莫言在小說敘事技巧上特別是“陌生化”手法的又一次成功建構(gòu),甚至有人說“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先鋒小說”,而且認為是“只有莫言才能寫得出來的長篇小說” 。在中國當代文學中,莫言的創(chuàng)作是獨具特色的,從1989年開始創(chuàng)作直到1992年完成(之后又有幾次修改)的《酒國》則更有特點,但不知何故,1993年自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后國內(nèi)批評界一直對此不置可否,未予評價,反而是先在法國引起轟動(其譯本在法國獲2000年度“盧爾·巴泰雍”獎)。即使在2000年2月由南海出版公司及2002年9月由山東文藝出版社的再版后,也沒有多大反響,相比之前的《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等帶來的影響力,《酒國》出版后在國內(nèi)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篇批評文章,這些批評多持肯定態(tài)度,對《酒國》的“吃人”象征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強烈批判色彩進行了肯定,但同時又缺乏從文本細讀出發(fā)對《酒國》進行敘述形式上尤其是“陌生化”創(chuàng)作手法的探討,研究。

“陌生化”概念是由俄國形式主義理論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他在《作為手法的藝術(shù)》中寫道:“藝術(shù)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復雜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難度和時延,既然藝術(shù)中的領(lǐng)悟過程是以自身為目的,它就理應(yīng)延長;藝術(shù)是一種體驗事物之創(chuàng)造的方式,而被創(chuàng)造物在藝術(shù)中已無足輕重?!狈缴赫f:“這里的‘反?;窍鄬τ凇詣踊缘?,它經(jīng)英文轉(zhuǎn)譯后,通常譯為‘陌生化’。其實是什氏一時疏忽,誤寫而成,什氏的原意是新奇,出人意料,異乎尋常,不平常,結(jié)果因少寫一個字母H,而另創(chuàng)一個新詞?!笔部寺宸蛩够涯吧址ㄗ鳛樗囆g(shù)的根本手法,而且把對“陌生化”概念的理解和運用僅僅局限在形式創(chuàng)造的范疇。細讀文本,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一手法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

在《酒國》中,它表現(xiàn)在敘述視角的變換上。所謂敘述視角,即“一部作品或一個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彼w現(xiàn)為“一個故事敘事行為發(fā)生時誰在講故事、以誰的眼光講故事、講誰的故事和向誰講故事四方面的要素。然而敘述視角的變換則可以造成“陌生化”效果,正像什克洛夫斯基所推崇的托爾斯泰在《戰(zhàn)爭與和平》中借助一個鄉(xiāng)下小姑娘的眼光來描寫參加軍事會議者的談吐舉止所獲得的陌生化效果。在《酒國》中也存在這種變換敘事視角的情況,而不是單一的傳統(tǒng)全知敘事視角。例如小說中寫到省人民檢察院派去調(diào)查的特級偵查員丁鉤兒在酒席上被礦長、黨委書記和金剛鉆等人灌醉了,然后被服務(wù)小姐架著到房間,“她們架著我進了一間孤零零的小屋,小屋里有兩位白衣小姐膝蓋頂著膝蓋坐在一張刻著字跡的寫字臺前。她們見到我們進入后膝蓋分開了一些。有一位按了墻上的電鈕,一扇門慢慢地縮出來,似乎是電梯。她們把我架進去。門關(guān)閉了。果然是電梯。它飛快的下降著。我佩服地想……”這里很顯然是在以醉得意識都離開肉體了的丁鉤兒的這一視角來看的?!毒茋分械牧硪恢饕宋锢钜欢方o“莫言”的信及他的九篇短篇小說又有另外不同的視角。如:“他臉上的神情像個妖精,像個武俠小說中所描述的那種旁門左道中的高級邪惡大俠一樣,令我望而生畏?!薄八自谀前涯茌d著他團團旋轉(zhuǎn)的皮椅子上,親切而油滑地對我說……”在這里是通過李一斗的感知來敘述,把他作為敘事的聚焦者。在《酒國》中敘事視角的變換還表現(xiàn)為采用多個人的眼光來聚焦同一個事物,《酒國》第十章中敘述中年作家“莫言”在前往酒國市的途中就是一例。小說先是用居于文本之外的超敘述者來對“莫言”聚焦:“躺在舒適的——比較硬座而言——硬臥中鋪上,體態(tài)臃腫,頭發(fā)稀疏,雙眼細小,嘴巴傾斜的中年作家‘莫言’卻沒有一點睡意”。然后又用“莫言”自己的視角寫“莫言”,“我像一只寄居蟹,而‘莫言’是我寄居的外殼?!浴俏翼斨趽躏L雨的一具斗笠,是我披著抵御寒風的一張狗皮,是我戴著欺騙良家婦女的一副假面。有時我的確感到這莫言是我的一個大累贅,但我卻很難拋棄它,就像寄居蟹難以拋棄甲殼一樣。”通過敘述視角的不斷變換,對人物進行了多點透視,從而具有了“陌生化”的效果。

獲得榮譽

2001年法國“Laure Bataillin(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

作者簡介

莫言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謨業(yè),山東高密縣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1980年代中以鄉(xiāng)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xiāng)”以及“怨鄉(xiāng)”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現(xiàn)實主義影響。莫言在小說中構(gòu)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秘超驗的對象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2011年8月,莫言憑借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11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獲諾貝爾獎文學獎第一人。

主要作品有《檀香刑》、《豐乳肥臀》、《透明的紅蘿卜》、《藏寶圖》、《四十一炮》、《拇指銬》、《白狗秋千架》、《酒國》、《食草家族》、《紅樹林》、《戰(zhàn)友重逢》。2020年7月31日,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