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梗概
小說寫的是“我”帶妻子去醫(yī)院流產(chǎn)的經(jīng)過,事情本來十分簡單,時間也不過半天??伤谔焐险{(diào)來一支飛行部隊,若干飛機漫天盤旋,連連打炮;在地上弄了幾十個人帶著一群狗拚命攆著一只狐貍東奔西突,滿草甸子亂竄;還在公路上支使一對青年男女騎著一輛摩托來回兜風。真是產(chǎn)房內(nèi)外,天上地下貫通一氣,四條線索縱橫交織立體推進。作者似乎是有意無意間把發(fā)生在這一時空內(nèi)的一切人和事和盤托出,既讓你覺得場面雄闊,氣度恢宏,又感到這千頭萬緒之間互有關系。
創(chuàng)作歷程
1981年 開始創(chuàng)作生涯,發(fā)表了《枯河》、《秋水》、《民間音樂》等作品。
1985年創(chuàng)作《白狗秋千架》。
1986年 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1991年 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創(chuàng)作研究生班,獲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碩士學位。
1997年 以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獲高達十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1997年 脫離軍界,轉(zhuǎn)至地方報社《檢察日報》工作,并為報社的影視部撰寫連續(xù)劇劇本。
2000年 《紅高粱家族》獲亞洲周刊選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2001年 《檀香刑》獲臺灣聯(lián)合報讀書人年度文學類最佳書獎。
2001年6月4日受聘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兼職教授。
2002年至今任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導師。
2003年《檀香刑》獲第1屆鼎鈞雙年文學獎。
2003年11月受聘為汕頭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
2005年 再次失手茅盾文學獎?!端氖慌凇帆@第2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獲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05年,獲意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
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說《生死疲勞》獲頌福岡亞洲文化大獎。
2006年11月28日受聘為青島理工大學客座教授。
2007年7月出版散文集《說吧,莫言》。這套書分為三卷,約100萬字,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歷程。
2008年 《生死疲勞》獲第2屆紅樓夢獎首獎。
長篇小說《四十一炮》系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最終入圍作品。
2008年10月17日,《生死疲勞》獲首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2008年11月8日,受聘為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駐校作家。
2009年3月,受聘為濰坊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名譽院長。
2009年開始使用新浪微博,一共發(fā)微博28條,1043056粉絲,關注5人。
2009年12月,出版長篇小說《蛙》,創(chuàng)作手法別具一格,小說由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構(gòu)成,講述了一個鄉(xiāng)村婦產(chǎn)科醫(yī)生的人生經(jīng)歷,表現(xiàn)一個時代的難和痛。
2011年3月,應邀成為軍賦文學院特約作家。
2011年8月,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2011年11月,受聘請為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2011年11月24日下午,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八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投票選出中國作協(xié)第八屆全委會副主席,莫言當選副主席。
2012年5月受聘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
2013年4月19日,作家莫言攜新作《盛典——諾獎之行》亮相第23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現(xiàn)場,講述自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趣味點滴,揭秘其諾貝爾文學獎領獎之行。
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19:00,莫言因其“用虛幻現(xiàn)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xiàn)代融為一體”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獎金約750萬元人民幣。
在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即將舉行頒獎典禮之際,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日前宣告成立,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北師大校友作家莫言擔任該中心主席。
北京時間2012年12月8日凌晨零點30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斯德哥爾摩瑞典學院發(fā)表領獎演講。
北京時間2012年12月11日凌晨,2012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隆重舉行。0點16分許,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正式領取了的諾貝爾文學獎,并在隨后參加了盛大的諾貝爾晚宴。據(jù)媒體報道,莫言在晚宴尾聲發(fā)表致辭時,感謝了諾貝爾評委“堅持自己的信念”,同時感謝了自己的家人。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及家人,12月14日上午返回沉浸在“白雪世界中”的北京。莫言在機場表示,此次感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作家的熱情。談到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難出佳作的“魔咒”,莫言說,要盡量避免這一結(jié)局,作為一個作家,最重要的還是寫作。
2013年1月20日,莫言獲得2012年度CCTV三農(nóng)人物獎
2013年1月22日,莫言受聘母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2013年2月1日,莫言當選第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2013年04月12日,作家莫言獲諾獎后的首部作品不是小說,而是關于自己諾獎之行的“心路剖析”。長江文藝出版社日前透露,由莫言編著的《盛典——諾獎之行》將由該社于4月19日在??跁装l(fā)。據(jù)長江文藝出版社工作人員介紹,莫言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網(wǎng)上對其諾獎之行的描述很多,但其中謬誤之處也不少,為了恢復事實真相,莫言便寫下了這本書。全書共分七章,以莫言在瑞典七天的所見所思為框架,共16萬字。之所以是編著,是因為全書并非完全由莫言寫就,其中也收錄了莫言的演講實錄、記者專訪以及觀眾交流。
作者簡介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謨業(yè),山東高密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院院長,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濰坊學院名譽院長。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xiāng)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xiāng)”以及“怨鄉(xiāng)”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2011年莫言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其作品深受魔幻現(xiàn)實主義影響,寫的是一出出發(fā)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xiāng)的“傳奇”?!渡榔凇泛汀锻堋愤@兩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見的宗教情懷,使它們超越了中國作家同行,而進入了世界文學的行列。莫言的業(yè)績,也使他當之無愧地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在2013年2月1日全國政協(xié)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上通過為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作者莫言
點評鑒賞
《爆炸》其實是一個特別簡單的構(gòu)思:描寫我回鄉(xiāng),帶著妻子去做計劃生育的過程,場景只從打麥場走過河道,再從河道走到衛(wèi)生所。沒有故事,用傳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要求,其敘述幾乎全是“臃腫”累贅的旁枝末節(jié)繁衍。比如刺目的、到處都在反射著光線的陽光,金黃到尖銳的麥芒,天上還有飛機在不斷地飛行訓練。這些與小說有關系嗎?它們不過共同構(gòu)成著場景,而所有這些描寫綜合起來,又形成了一種冷酷的基調(diào)。結(jié)扎只是一個表面事件,這事件背后是支持著農(nóng)事的辛勞而粗糙的妻,是年邁固執(zhí)而可憐的父母。同樣的故鄉(xiāng)高密的環(huán)境,它走向了與《透明的紅蘿卜》相反的方向——它不再是蔭庇之所,表面是一個生命被扼殺,背后則是一種活生生本與此維系著的人性的淹沒。
“把風馬牛不相及的若干事物聯(lián)系在 一起,熔成一爐,燴為一鍋,揉成一團, 剪不斷,撕不爛,扯著尾巴頭動彈。”
“立體時空小說”莫言的中篇《爆炸》就算是一部。結(jié)構(gòu)的復雜性,自然就帶來了小說題旨的多義性,你可以說它反映了人口的“爆炸”,也可以說它表現(xiàn)了新舊道德觀念矛盾的“爆炸”,甚至也不妨看做是各種時代信息的“爆炸”。見仁見智,悉聽尊便。
著名作家王蒙曾評價說:“1985年莫言在《人民文學》雜志發(fā)表了一篇中篇小說叫《爆炸》,我看完后非常激動,我到處跟人說,我那時候剛過50歲,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老過,但我看完莫言這篇小說后,我得承認我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