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長江三角洲范圍圖
長江三角洲基底為揚子準地臺的一部分。喜馬拉雅構造運動中斷沉降。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中,地殼和海平面頻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結束后,長江攜帶的泥沙不斷沉積,開始在江口發(fā)育三角洲。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斷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紅橋期、黃橋期、金沙期、海門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壩、沙洲群,形成今天長江北岸最大的沖積平原城市鹽城,以及儀征、邗江、泰興、靖江、如皋、如東、南通、海門、啟東諸縣地。江口附近的崇明、長興、橫沙等沙島,也將按此規(guī)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嘴也同步延伸。北岸沙嘴延伸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6~8米。南岸沙嘴經江陰、太倉、外岡、馬橋一線向東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與錢塘江北岸相連后達杭州灣,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沙嘴內側的淺水海灣被淤封成為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淺水海灣不斷淤淺,逐漸演變?yōu)楹幜_布、河道交錯的低平原。南岸沙嘴外側濱海地區(qū)不斷淤積成濱海平原。
長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斷淤積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陸地。萬里長江由西向東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攜帶的泥沙在入??诓粩嘤俜e,滄海桑田,歷經千萬年,終于形成坦蕩、寬闊的三角形的陸地。
行政區(qū)劃
省級行政單位 | 市級行政單位 | 區(qū) | 縣級市 | 縣 |
上海 | | 黃浦區(qū)、浦東新區(qū)、徐匯區(qū)、長寧區(qū)、靜安區(qū)、普陀區(qū)、閘北區(qū)、虹口區(qū)、楊浦區(qū)、閔行區(qū)、寶山區(qū)、嘉定區(qū)、金山區(qū)、松江區(qū)、青浦區(qū)、奉賢區(qū) | | 崇明縣 |
江蘇 | 南京 | 玄武區(qū)、秦淮區(qū)、建鄴區(qū)、鼓樓區(qū)、棲霞區(qū)、雨花臺區(qū)、浦口區(qū)、江寧區(qū)、六合區(qū)、溧水區(qū)、高淳區(qū) | | |
無錫 | 崇安區(qū)、南長區(qū)、北塘區(qū)、錫山區(qū)、惠山區(qū)、濱湖區(qū) | 江陰市、宜興市 | |
徐州 | 鼓樓區(qū)、云龍區(qū)、賈汪區(qū)、泉山區(qū)、銅山區(qū) | 新沂市、邳州市 | 豐縣、沛縣、睢寧縣 |
展開表格地理環(huán)境
地理位置長江三角洲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沿海,是長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沖積平原。
地理特點長江三角洲的地理頂點在江蘇省儀征市真州鎮(zhèn)附近。
在六七千年以前,是一個三角形港灣,長江河口好似一只向東張口的喇叭,水面遼闊,潮汐作用顯著。在海水的頂托下,長江每年帶來的4.7億噸泥沙大部分沉積下來,在南、北兩岸各堆積成一條沙堤。
北岸沙堤大致從揚州附近向東延伸至如東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黃河、淮河沖積成的里下河平原,另外還有沖積成陸的江海平原(即南通平原)。
南岸沙堤從江陰附近開始向東南延伸,直至上海市金山縣的漕涇附近,并與錢塘江北岸沙堤相連接,形成了太湖平原。里下河平原位于長江北岸,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為一碟形洼地。洼地中心湖蕩連片,主要有射陽湖、大縱湖等。
長江三角洲上散布著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殘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巖和石炭、二迭系灰?guī)r構成,少數(shù)由燕山期花崗巖和粗面巖組成。
面積約為5萬平方公里。這里地勢低平,海拔基本在10米以下,零星散布著一些孤山殘丘,如南京的紫金山、揚州高郵神居山、儀征的捺山、常州溧陽的南山、無錫的惠山、蘇州的天平山、常熟的虞山、松江的佘山和天馬山等。其中常州溧陽的南山海拔508米,為吳越第一峰;它們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于太湖之中,有的成為游覽區(qū),有的成為花果山。
長江三角洲是中國河網(wǎng)密度最高的地區(qū),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網(wǎng)長度達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個。長江三角洲河川縱橫,湖蕩棋布,農業(yè)發(fā)達,人口稠密,城市眾多。在中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號稱中國的“金三角”。
由于地勢低洼歷史上,洪澇災害異常嚴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國家投資興修水利工程,西擋淮水,東擋海潮,開挖運河,增強排灌能力,使這個十年九澇的多災區(qū)變成江淮流域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
地理主體太湖平原地處長江以南,是長江三角洲的主體。該平原以太湖為中心,狀如一只大盤碟,地形呈周高中低。這樣的地形特點使這里上有長江和太湖上游來的洪水,下有海潮倒灌,夏秋季節(jié)又常遭臺風暴雨襲擊,洪澇災害十分頻繁。當?shù)厝嗣駷榭褂匀粸暮Γ罅﹂_挖河渠,排除積水,修圩建閘,逐步形成了溝溝相通、渠渠相連的稠密水網(wǎng)。
地形北至小洋口。南臨杭州灣。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9億噸,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向海延伸。長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倉市、金山區(qū)一帶的古沙嘴海拔多為4~6米;長江以北揚州市、泰州市、泰興市、如皋市一帶的古沙嘴海拔7~8米。
水系長三角區(qū)域內河湖眾多,水網(wǎng)密布,主要有江蘇的太湖、洪澤湖、高郵湖、駱馬湖、邵伯湖和浙江的杭州西湖、紹興東湖、嘉興南湖、鄞縣東錢湖等著名湖泊,除淮河、長江、錢塘江、京杭大運河等重要河流以外,還有江蘇的秦淮河、蘇北灌溉總渠、新沭河、通揚運河,浙江的甌江、靈江、苕溪、南江、飛云江、鰲江、曹娥江等水系。
氣候長江三角洲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年均最高和最低氣溫都顯著增加,增溫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溫率明顯高于小城鎮(zhèn)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應對大城市氣溫基本上都是增溫作用,其中對平均最低氣溫的增溫率及貢獻率最大,對平均最高氣溫都最小。長江三角洲氣溫變化趨勢和增溫率、城市化效應的增溫率及增溫貢獻率與其他地區(qū)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長江三角洲
長三角的礦產資源主要分布于江蘇、浙江兩省,其中江蘇的礦產資源相對豐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和大量的非金屬礦產,另有一定數(shù)量的金屬礦產。浙江的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多用于建筑材料的生產等用途。上海礦產資源相當貧乏,基本無一次常規(guī)能源,所需的能源都要靠其他省市的支援。但是,具有一定數(shù)量和較高質量的二次能源生產,產品主要是電力、石油油品、焦煤和煤氣(包括液化石油氣)。其他可以利用開發(fā)的能源還有沼氣、風能、潮汐及太陽能。土地資源長三角地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復雜,地表覆蓋多樣。主要土地利用類型共有6大類14小類,分別是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它林地)、草地(包括高覆蓋度草地、中覆蓋度草地和低覆蓋度草地)、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庫、坑塘、海涂和灘地)、建設用地(包括城鎮(zhèn)用地、農村居民點用地和公交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包括裸土地和裸巖石用地)等。
水資源長江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周邊丘陵山地,天然的水環(huán)境良好,多年平均當?shù)厮Y源量為537.79億立方米,長江干流多年平均過境水量9730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長江總體水質尚好,主泓水質多為Ⅱ類,沿岸部分具有Ⅲ類水。太湖是上海、蘇州、無錫的主要飲用水源,但水質一直在下降,總體為Ⅲ類水(占70%),Ⅱ類水僅占15%,其他河道、小湖泊均為Ⅳ類和Ⅴ類水。錢塘江水系以Ⅱ類、Ⅲ類水為主。京杭運河為Ⅴ類、劣Ⅴ類水。
人口民族
總量江蘇、浙江、上?!皟墒∫皇小苯y(tǒng)計局發(fā)布了《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shù)據(jù)公報》,統(tǒng)計結果顯示,2010年“兩省一市”范圍的長三角常住人口達到15610.59萬人。
變動長三角區(qū)域的人口自然變動情況與全國的情況趨于一致,部分地區(qū)略有不同。經過建國后的兩次人口生育高峰,長三角兩省一市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已經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逐漸過渡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狀況,其中,江蘇、浙江兩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近年來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上海市的人口自然變動繼續(xù)維持負增長。
長三角區(qū)域內的人口構成變化的最明顯趨勢是人口老齡化,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嚴格執(zhí)行,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yī)療條件的改善,少兒人口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較快,老齡化社會的形成有加快的趨勢。
經濟
2009年,長三角兩省一市國內生產總值(GDP)達72494.10億元,占同期中國經濟總量的21.29%。其中,第一產業(yè)產值為3538.76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10.05%,第二產業(yè)產值為36476.64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23.14%,第三產業(yè)產值為32478.7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22.00%。從三次產業(yè)結構來看,長三角2009年三次產業(yè)結構為4.88∶50.32∶44.80,與2008年相比,第三產業(yè)比重上升了2.49個百分點,而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比重則分別下降了0.17個和2.32個百分點。
農業(yè)2009年,長三角第一產業(yè)增加值3538.76億元,以當年價計算,增長7.0%;長三角第一產業(yè)總產值5972.57億元,以當年價計算,增長5.69%。從第一產業(yè)總產值的區(qū)域分布情況來看,上海市第一產業(yè)總產值為283.15億元,占長三角第一產業(yè)總產值的比重為4.74%;江蘇省第一產業(yè)總產值為3816.02億元,占長三角第一產業(yè)總產值的比重為63.89%;浙江省第一產業(yè)總產值為1873.40億元,占長三角第一產業(yè)總產值的比重為31.37%。
工業(yè)2009年,長三角工業(yè)增加值達到32391.9億元,占中國工業(yè)增加值的比重為23.95%。第二產業(yè)總產值為36260.88億元,比上年增長5.16%。
建筑業(yè)2009年,長三角建筑業(yè)增加值4084.74億元,占全國建筑業(yè)增加值的比重為18.24%。從建筑業(yè)的區(qū)域分布情況來看,上海市建筑業(yè)增加值為593.03億元,占長三角建筑業(yè)增加值的比重為14.52%,占全國建筑業(yè)增加值的比重為2.65%;江蘇省建筑業(yè)增加值為2101.43億元,占長三角建筑業(yè)增加值的比重為51.45%,占全國建筑業(yè)增加值的比重為9.38%;浙江省建筑業(yè)增加值為1390.28億元,占長三角建筑業(yè)增加值的比重為34.04%,占全國建筑業(yè)增加值的比重為6.21%。
財政2009年,長三角地區(qū)一般預算收入為7911.45億元,同比增長12.26%,比2008年同期增長速度降低約5.39個百分點。其中,江蘇一般預算收入在長三角中占比最高,約40.08%,其次為上海32.11%。2009年,長三角地區(qū)一般預算支出為9598.95億元,同比增長18.89%,比2008年同期增長速度降低4.14個百分點。其中,江蘇一般預算支出在長三角中占比最高,約41.21%,其次為上海31.15%。
居民收入2009年,長三角地區(qū)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穩(wěn)步提高。長三角地區(qū)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2009年為24667元,比2008年增長了4973.2元,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支出為16609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097.8元。2009年長三角地區(qū)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0112元,比2008年增加了778.7元,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為7661元,比上年增加了489.9元。職工年平均工資2009年為38711元,比上年增長了3606元。
對外貿易2009年長三角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8042.6億美元,比上年(下同)下降13.5%,占全國外貿比重36.4%。其中,出口4741.5億美元,同比下降15%,占全國出口比重39.5%。貿易順差1440.4億美元。
金融業(yè)銀行業(yè)
2009年,上海、浙江和江蘇兩省一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總額為138582.58億元,比2008年增加30494.8億元,增長28.21%,存款總額占全國比重為17.67%,比2008年低4.92個百分點;貸款發(fā)放量增長平穩(wěn),兩省一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總額為104204.7億元,比2008年增加24219.21億元,增長30.28%,貸款總額占全國比重為18.79%。
證券業(yè)
2009年末,上海地區(qū)集合理財產品共有9個,首發(fā)規(guī)模超過150億元,涵蓋股票、債券、貨幣、FOF、混合型等多種形式。江蘇省境內上市公司由上年末的117家增加到128家。2009年末浙江省證券經營機構數(shù)位居全國第三。全年證券市場交易規(guī)模增長72.8%,交易總額居全國第三,證券營業(yè)部平均利潤水平居全國第二。期貨公司綜合實力和盈利能力繼續(xù)保持領先,期貨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金額居全國第一,增長87.6%。期貨公司規(guī)范運作水平持續(xù)提升,實現(xiàn)規(guī)模增長和強化風險管理雙重目標??傮w來看,長三角地區(qū)證券市場表現(xiàn)良好,在金融業(yè)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保險業(yè)
2009年,長三角地區(qū)保險業(yè)平穩(wěn)發(fā)展。如圖所示,兩省一市2009年保費收入總額221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4.83%,占全國比重為19.92%,略高于2008年。上海,江蘇和浙江保費收入均有所上漲,其中,江蘇省保險機構實現(xiàn)保費收入907.7億元,依然為長三角之首,占據(jù)長三角保費收入41%的份額。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別實現(xiàn)保費收入665.03億元、645.5億元。從增幅來看,江蘇省增長較快,同比增長17.06%。
園區(qū)截至2010年,長三角兩省一市已建成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共15個,國家級保稅區(qū)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8個。除此之外,長三角還擁有4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各地還擁有眾多不同類型的省市級開發(fā)區(qū),其中,上海建成寶山工業(yè)園區(qū)等市級工業(yè)開發(fā)區(qū)26個,江蘇則有省級開發(fā)區(qū)116個,浙江有省級開發(fā)區(qū)100個。
2009年,與中西部地區(qū)相比,長三角地區(qū)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受經濟危機的影響較大,閔行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虹橋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和溫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均出現(xiàn)了負增長。2009年長三角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共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總值5123.69億元,占全國54個國家級開發(fā)區(qū)總量的28.90%,同比下降了0.72個百分點,其中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總值最多,達到1120.09億元,南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地區(qū)生產總值增長最快,為31.27%。
交通
2009年,長三角地區(qū)公路總里程達26.2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達7821公里,同比增長0.77%和5.21%,內河航道總里程達43621公里。長三角港口吞吐量為27.06億噸,比上年增長12.97%。
2009年,長三角地區(qū)共完成客運周轉量3578.3億人公里,占全國的14.44%,其中公路完成2011.2億人公里、鐵路完成653.7億人公里、水運完成15.1億人公里,分別占全國的比例為14.95%、8.3%、21.88%;完成貨運周轉量25250.2億噸公里,占全國的20.83%,其中鐵路完成672.2億噸公里、公路完成2403.8億噸公里、水運完成21637.8億噸公里,分別占全國的比例為2.66%、6.61%和37.67%。
鐵路京滬鐵路、滬寧高鐵、滬杭高鐵、寧杭高鐵、京滬高鐵、寧啟鐵路、滬杭鐵路、浙贛鐵路、滬蓉高鐵合寧段、甬臺溫鐵路、新長鐵路、隴海鐵路、滬通鐵路(建設中)、連鹽鐵路(建設中)、江蘇沿海鐵路(建設中)、寧安城際鐵路(建設中)、連淮揚鎮(zhèn)鐵路(建設中)、徐宿淮鹽城際鐵路(建設中)、杭黃高鐵、商合杭高鐵(建設中)、北沿江高鐵。
根據(jù)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到2025年,長三角基礎設施互聯(lián)互通基本實現(xiàn),軌道上的長三角基本建成,鐵路網(wǎng)密度將達到507公里/萬平方公里,未來6年新建鐵路將達6600公里。[3]
公路京滬高速公路、滬昆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鹽靖高速公路、寧杭高速公路、杭紹甬高速公路、蘇紹高速公路、紹諸高速公路、嘉紹高速公路、南京繞城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蘇嘉杭高速公路、寧合高速公路、寧通高速公路、寧馬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滬常高速公路、蘇州繞城高速公路、錫澄高速公路、常州西繞城高速、江蘇沿江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甬臺溫高速公路、鹽淮高速公路、揚溧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寧淮連高速公路、寧宿徐高速公路、寧靖鹽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起點黑龍江省同江市,終點為海南省三亞市)、鹽徐高速公路、連徐高速公路、泰鎮(zhèn)高速、鎮(zhèn)丹高速、宿揚高速、揚州繞城高速公路。
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揚州泰州國際機場、蘇南碩放國際機場、常州奔牛機場、徐州觀音國際機場、南通興東機場、鹽城南洋國際機場、淮安漣水機場、連云港白塔埠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寧波櫟社國際機場、舟山普陀山機場、溫州龍灣國際機場、臺州路橋機場、義烏機場、衢州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
航運上海港、南京港、無錫港、常州港、徐州港、揚州港(儀征港)、鎮(zhèn)江港、泰州港、蘇州港、南通港、南通洋口港、鹽城大豐港、連云港港、寧波港、紹興港、舟山港、臺州港、溫州港、滁州港、乍浦港、馬鞍山港。
橋梁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南京長江三橋、南京長江四橋、南京長江五橋(建設中)、江陰長江大橋、潤揚長江大橋、蘇通長江大橋、泰州長江大橋、大勝關長江大橋、滬通鐵路長江大橋(建設中)、高郵湖特大橋、揚州大橋、杭州錢江大橋、錢江二橋(彭埠大橋)、錢江三橋(西興大橋)、錢江四橋(復興大橋)、錢江五橋(袁浦大橋)、錢江六橋、錢江七橋、錢江八橋、錢江九橋、錢江隧道(錢江十橋)錢江鐵路新橋、江陰長江大橋、蕪湖長江大橋、馬鞍山長江大橋、舟山跨海大橋、東海大橋、杭州灣三大通道(杭州灣跨海大橋、嘉紹跨海大橋、崇啟大橋等。
海港
杭州西湖
江蘇954公里海岸線上,建設中的三大沿海港群(自北向南建設以連云港港為龍頭,包括灌河口海港組和中山港的北部港口群;以鹽城大豐港為龍頭,包括鹽城射陽中部港口群;以南通港為龍頭,包括呂四港和洋口港的南部港口群。)正串珠成線,串出一個南融長三角、北聯(lián)渤海灣、溝通中西部的江蘇“黃金海岸”。2007年8月,《江蘇省沿海開發(fā)總體規(guī)劃》出臺,江蘇將利用10年時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萬億元。依托沿海大港建設,打造以新能源、海洋特色產業(yè)、現(xiàn)代物流業(yè)、臨港大型石化產業(yè)為重點的沿海產業(yè)帶,加速形成新型工業(yè)化基地和現(xiàn)代農業(yè)基地。[4]地鐵城市 | 運營線路 | 首條地鐵開通時間 | 線路長度 |
上海 | 上海軌道交通1號線上海軌道交通2號線上海軌道交通3號線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上海軌道交通5號線上海軌道交通6號線上海軌道交通7號線上海軌道交通8號線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上海軌道交通12號線上海軌道交通13號線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 | 1995年4月10日 | 567公里 |
南京 | 南京地鐵1號線南京地鐵2號線南京地鐵3號線南京地鐵4號線南京地鐵10號線南京地鐵S1號線南京地鐵S3號線南京地鐵S7號線南京地鐵S8號線南京地鐵S9號線 | 2005年5月15日 | 378公里 |
蘇州 | 蘇州地鐵1號線蘇州地鐵2號線蘇州地鐵4號線 | 2012年4月28日 | 119公里 |
杭州 | 杭州地鐵1號線杭州地鐵2號線杭州地鐵4號線 | 2012年11月24日 | 107公里 |
寧波 | 寧波軌道交通1號線寧波軌道交通2號線 | 2014年5月30日 | 49.22公里 |
展開表格社會事業(yè)
科技事業(yè)2009年,長三角地區(qū)R&D支出總額為1768.6億元,其中上海432億元、江蘇717.1億元、浙江619.5億元。專利申請受理量為34.5萬件,其中上海5.3萬件、江蘇17.4萬件、浙江10.9萬件。專利申請授權量為20.2萬件,其中上海3.5萬件、江蘇8.7萬件、浙江8萬件。
教育事業(yè)2009年末長三角兩省一市共有普通中等學校、小學和特殊教育學校合計17137所,比2008年增加42所。其中普通中等學校7020所,比2008年增加453所;小學9911所,比2008年減少411所。
文化事業(yè)截至2010年,中國的三大文化產業(yè)帶(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huán)渤海地區(qū))中,文化產業(yè)資產擁有量超過1000億元的省市自治區(qū)有6個,長三角的上海、江蘇、浙江均在其中。
歷史文化
長江三角洲有理性、開放、創(chuàng)新和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有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江浙滬三地的精神財富,單看能量有限,合起來潛辦無窮。特別是江蘇經濟長期以來在強勢文化的影響下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蘇南模式”和經濟增長奇跡。在經濟社會迅速發(fā)展的新時期,江蘇人并沒有停滯不前,而是及時對文化進行再造,用“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來提升和修正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不足之處,使之更適應現(xiàn)代經濟的發(fā)展,促進經濟升級,使得經濟發(fā)展提速,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領跑長三角。專家在探徇江蘇富民的緣由時,一致用了“文化再造”一詞。從另一角度看,現(xiàn)代市場經濟確立了經濟發(fā)展的文化價值體系,塑造了現(xiàn)代人文性格,自由、平等、開放、競爭、誠實信用、開拓創(chuàng)新成了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重要特征,由此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
地方特產
絲綢、刺繡、大閘蟹、龍井茶、碧螺春茶、紹興黃酒、湖筆、徽墨、刀魚、宜興紫砂陶、鎮(zhèn)江香醋、金華火腿、安吉白茶、雨花石、張小泉剪刀、青田石雕。
風景名勝
概況
長三角旅游
江浙滬兩省一市擁有25個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48個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擁有中國總量20%左右的旅行社,在中國百強國內旅行社中占有一半的席位。而且這三個省市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脈相連,在旅游資源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景點上海景點
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環(huán)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中華藝術宮(原世博會中國館)、世博會主題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上??萍拣^、恒隆廣場、正大廣場、上海歡樂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原世博文化中心)、尚街、8號橋、M50、智造局、同樂坊、迪斯尼樂園、佘山國家森林公園、東灘世界地質公園、淀山湖、奉賢碧海金沙海灘、上海野生動物園、上海植物園、上海世紀公園、滴水湖。
江蘇景點
揚州 | 瘦西湖(5A)、盂城驛(4A)、文游臺(3A)、鎮(zhèn)國寺塔(3A)、菱塘清真寺(2A)、神居山、清水潭、龍虬莊遺址、大明寺、個園、何園,高旻寺,觀音山寺,汪氏小苑,隋煬帝陵,普哈丁墓、仙鶴寺、揚州漢陵苑、抗日戰(zhàn)爭最后一役紀念館、中國郵驛文化城、高郵湖蘆葦蕩濕地公園、高郵湖灘郊野公園、棗林灣、茱萸灣風景區(qū)、鳳凰島風景區(qū) |
南京 | 明孝陵、南京夫子廟、南京中山植物園、南京總統(tǒng)府、棲霞山、湯山風景區(qū)、玄武湖公園、中山陵、雞鳴寺 |
無錫 | 蠡湖公園、靈谷洞、善卷風景區(qū)、無錫錫惠公園、薛家花園、宜興竹海、張公洞、中央電視臺無錫影視基地 |
徐州 | 云龍湖、龜山漢墓、彭祖園、艾山九龍風景區(qū)、馬陵山風景區(qū)、沛縣漢城、漢畫像石藝術館、窯灣古鎮(zhèn) |
常州 | 天寧寺、亞細亞影城、中華恐龍園、淹城春秋樂園、金壇茅山風景區(qū)、武進隔湖(西太湖)風景區(qū) |
蘇州 | 周莊、虎丘、錦溪、靜思園、留園、木瀆、盤門景區(qū)、十全街、石公山、蘇州樂園、蘇州獅子林、蘇州拙政園 |
南通 | 濠河風景區(qū)、狼山風景區(qū)、珠算博物館、南通海底世界、如皋水繪園、南通博物苑、忠孝文化園、南山寺、香光寺、余西古鎮(zhèn)、渡海亭、曹公亭、張氏宗祠、白鷺湖莊園、江南大院、綠博園、南通家紡城、金土地生態(tài)農業(yè)園、開沙島、圓陀角、集慶庵、曹家鎮(zhèn)德肋薩堂、蠣岈山、張謇紀念館等 |
展開表格浙江景點
杭州 | 西湖、瑤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廟、三潭映月、蘇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靈隱寺 |
寧波 | 河姆渡遺址、保國寺、天一閣、東錢湖、月湖、杭州灣濕地、御書亭、錦鏡池、妙高臺 |
溫州 | 雁蕩山、楠溪江、百丈漈、飛云湖、南麂島、江心嶼、烏巖嶺 |
紹興 | 大禹陵、臥龍山、天章閣、魯迅故里、香爐峰、兜率天宮、鏡湖蘭亭、沈園、滑雪館、穿巖十九峰、百丈飛瀑 |
湖州 | 龍王山、莫干山、南潯、大漢七十二峰、藏龍百瀑、中南百草園、天荒坪電站、下渚湖濕地、天下銀坑 |
嘉興 | 西塘、烏鎮(zhèn)、南湖、南北湖、汾湖 |
展開表格著名人物
王思潮
出生在書香之家,父親是暨南大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1957年,他以當?shù)馗呖紶钤纳矸葸M入北京大學攻讀天體物理專業(yè),而后投身自幼熱愛的天文學研究。同事評價,王思潮天分高、肯吃苦,本可在科研上走得更遠。年輕時的王思潮是一把科研好手。1976年,吉林發(fā)生大規(guī)模隕石雨,王思潮跋山涉水收集樣本,為我國隕石學研究作出開拓性貢獻。上世紀90年代,他與同事四處奔走、一再呼吁我國加入世界近地天體研究,位于盱眙的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最終落成。[5]
區(qū)域含義
地理概念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指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兩省一市。[6]
工業(yè)經濟概念
長三角城市分工
以上海為龍頭的江蘇、浙江經濟帶。這里是中國經濟發(fā)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guī)模最大、最具有發(fā)展?jié)摿Φ慕洕鍓K。長江三角洲快速積聚的國際資本和民間資本,不僅規(guī)模越來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強有力地推動著這一地區(qū)的經濟快速發(fā)展。“超級巨人”上海,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已超1.6萬億元,位列中國第一;一批“小巨人”城市其國內生產總值都成飛速增長。經濟總量基本都過千億人民幣。為“長三角”都市圈帶來豐富性和層次感的縣域經濟,極具競爭力。2005年11月揭曉的中國百強縣市競爭力排名中,有七個“長三角”的縣市(區(qū))進入前十位??h域經濟的崛起,使“長三角”城市連片化、都市化成為可能。
這一經濟巨人群,更直接吸引了眾多世界級經濟巨人的目光。截至2007年,世界500強企業(yè)已有400多家在這一地區(qū)落戶,其中,在上海設立地區(qū)總部和中國總部的就有逾200家,僅在蘇州投資的有81家,投資項目達188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一地區(qū)合同利用外資累計已近1500億美元;長江三角洲已變成一個吸引國際資本與技術的強大磁場。
在“長三角”這個都市圈里,作為經濟發(fā)展主力軍的企業(yè)獨領風騷。2007年,長三角集中了近半數(shù)的中國經濟百強縣,聚集著100多個年工業(yè)產值超過100億元的產業(yè)園區(qū),還有包括萬向集團、金山石化、揚子乙烯、大眾汽車、上海貝爾、東方通信等在內的數(shù)千家巨人型企業(yè)。
城市經濟概念長江三角洲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大地區(qū),該地區(qū)工業(yè)基礎雄厚、商品經濟發(fā)達,水陸交通方便,是中國最大的外貿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