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一卷帝國衰亡史,一部成敗啟示錄
本書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難的完整歷史細節(jié),講述宋、遼、金三方的和與戰(zhàn),聚焦北宋歷史大變局的關鍵時刻,以及帝國由內(nèi)而外全局性危局大爆發(fā)的前因后果。北宋宣和年間,帝國上下一片繁榮景象,然而盛世之下的隱患已成暗涌。財政困難、軍事痼疾、惡性黨爭等內(nèi)部危機,北方遼、金兩國的軍事威脅等外部危機,使得帝國漸成風雨飄搖之勢。為“收復”作為戰(zhàn)略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宋徽宗決定聯(lián)金滅遼。宋金聯(lián)盟雖然逐漸將遼國蠶食,但金國借此窺見北宋的虛弱,加之兩國復雜的利益糾紛,金國轉(zhuǎn)而南下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軍第二次圍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北宋轟然崩潰,從盛世到滅亡僅隔三年。
作者以兼顧宋、遼、金三方立場的史料記載為基礎,用通俗流暢的敘事筆法,試圖復盤靖康之難歷史發(fā)生的過程,探尋北宋盛衰之變背后的深層成因,以及超越時代的鏡鑒意義?!躲昃┲畤芬?5萬余字,重現(xiàn)了導致靖康之變?nèi)觊g的歷史進程。該作隨書附贈3幅精美手繪圖,與內(nèi)容情節(jié)形成良好互動。[1]
作者簡介
郭建龍,自由作家,曾任《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著有“帝國密碼三部曲”系列,社科歷史類“帝國密碼三部曲”《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暢銷20萬冊)、《中央帝國的哲學密碼》、《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歷史游記《穿越百年中東》;小說《告別香巴拉》;文化游“亞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陸》《三千佛塔煙云下》《騎車去元朝》;人物傳記《一以貫之》;商業(yè)傳記《勢在人為》。[1]
書籍目錄
楔子?從盛世到滅亡只用三年..........................001
第一部?偉大的勝利
第一章?繁榮之后...................................011
四十二年不識兵//011
盛世下的隱患//014
商王世系與黨爭//020
第二章?北方游牧區(qū):衰老與新興.....................025
最成功的盟約//025
從肘腋之患到心腹大患//031
統(tǒng)兵的宦官與主戰(zhàn)的叛徒//038
第三章?最危險的和約...............................040
和戰(zhàn)之爭//040
三國的外交大競爭//043
海上之盟//048
第四章?各懷鬼胎......................?............056
漁獵民族的生活與外交//056
主動權(quán)拱手相讓//059
突然加速的滅遼競賽//062
第五章?買來的勝利.................................071
搖擺的軍事與外交//071
攻克燕京,漫天要價//075
峰回路轉(zhuǎn)的西京問題//082
燕京的回歸//088
幕間?另一個版本的收復燕京........................091
第二部?戰(zhàn)爭與和議
第六章?從和平到戰(zhàn)爭..............................097
一位降將帶來的艱難抉擇//097
按下葫蘆起來瓢//102
許亢宗使團觀察記//105
風雨前夜//110
第七章?閃擊戰(zhàn)....................................116
鉗形攻勢與制敵之道//116
長驅(qū)直入//118
臨陣換帥//124
逃亡的皇帝//130
第八章?遺患無窮..................................134
孤城守將//134
短兵相接//138
外交大潰敗//143
官家議和,百姓遭殃//148
第九章?戰(zhàn)爭無厘頭................?......?........153
主戰(zhàn)派得勢//153
劫營//157
群體事件//162
金人撤離//165
第三部?汴京失陷
第十章?再起波瀾...................................171
太上回鑾//171
和約遭遇執(zhí)行難//174
老將離去//178
最無力的主戰(zhàn)派//181
第十一章?戰(zhàn)端重啟.................................187
太原失陷//187
長驅(qū)直入//192
康王單飛//197
第二次圍城//202
第十二章?汴京失陷..................................209
合圍//209
攻與守的較量//214
邊打邊談//218
裝神弄鬼//226
第十三章?艱難的談判................................234
下風口的談判//234
皇帝親臨//238
康王避難//244
索求不已//246
第四部?靖康之難
第十四章?驚天之變..................................257
永離龍庭//257
失控的首都//265
廢黜趙氏//274
第十五章?大楚政權(quán)..................................286
宋朝版本的選舉//286
以九族換取一城生靈//293
第十六章?戰(zhàn)爭中的女人..............................301
賣妻女還債的皇帝//301
男人之罪女人償//305
最詳細的皇帝后宮報告//309
第十七章?撤離......................................316
部署撤退//316
融入北方的血脈//321
皇帝的結(jié)局//327
畫外音?人民真的在乎帝王嗎..........................334
第十八章?還政趙氏..................................341
孟后聽政//341
遲來的康王//343
回歸均勢//348
尾聲?消失的艮岳....................................353
附錄...............................................369
后記.............................................373
參考書目....................?....................377[1]
作品評價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游彪認為,王安石變法不是北宋滅亡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在某種意義上,王安石卻成了靖康之難的替罪羊。這是因為在古代,史學和政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史學本來應該是客觀的陳述,但是實際上,由于受到政治的影響,史書會一再修改。這就會在史書上出現(xiàn)對某個人的“抹黑”和“洗白”。
一部全新視角下的遼金宋外交戰(zhàn)爭史,顛覆讀者既有的歷史觀,用豐富扎實的史料復原多方立場,帶閱讀者一起了解北宋政治、軍事和外交策略的得與失。
《汴京之圍》就是以兼顧宋、遼、金三方立場的史料記載為基礎,打通北宋末年軍事、外交、經(jīng)濟的綜合之作。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汴京之圍》從盛世之下,總結(jié)出了北宋繁榮下的隱患,財政困難、軍事痼疾、惡性黨爭等內(nèi)部危機,北方遼、金兩國的軍事威脅等外部危機,使得北宋漸成風雨飄搖之勢。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弱外交、弱兵、弱皇帝,再也支撐不起百年的繁華,靖康之恥,終究是場人禍。作者從龐雜的史料中截取大量的歷史數(shù)據(jù)和歷史細節(jié),比如牽涉到的皇族數(shù)量,比如徽欽二圣北狩從事件源起到北金軍擄走沿途的種種遭遇,細節(jié)豐富到不可思議,無不觸動讀者的神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