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王維這首送別之作意韻悠長,風(fēng)神搖曳,綿邈蘊(yùn)藉。飽含勸勉,一敘理想抱負(fù)之情。
詩的前兩句“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泵鑼懰蛣e情形?!靶锌拖 笨梢娋车氐钠嗲?,反襯與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渡頭是送客之地,楊柳是渡頭現(xiàn)成之景,景中卻蘊(yùn)含深情:“柳”與“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習(xí)俗,表示不忍離別,希望 遠(yuǎn)行的人留下來。但分別終究是不可避免的,此時(shí)友 人乘坐的船只已經(jīng)起航。這里寫楊柳,不僅寫現(xiàn)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別氣氛。行客已稀,見境地的凄清,反襯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后兩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兩句是作者突發(fā)的奇想,是十分美麗的想象,將春色比作心中對朋友的情誼,情景妙合無間,表露得非常自然。有著無比蘊(yùn)藉而深厚的感情。詩人似乎在對友人說:你在江上走,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圍著你;我的牽掛、友誼也和這春色一樣,時(shí)時(shí)刻刻包圍著你,陪你一路前行。不必特意寫離愁別苦,別情已經(jīng)充盈了滿篇。更巧的是,自然之景與深摯之情妙合無間,耐人尋味。將自然界的春色比心靈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與景妙合無間,極其自然。
此詩描寫的是最具普遍性的離別。與許多別詩一樣,先用景色來制造——定的氣氛使原本充滿愁緒的離別被詩人寫得哀而不傷,反而覺得形象豐滿、基調(diào)明快,其動人的藝術(shù) 魅力不可否認(rèn)。[3]
創(chuàng)作背景王維大約在開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年)知南選,至襄陽(今屬湖北)。他集子里現(xiàn)存《漢江臨眺》《曉行巴峽》等詩,可見他在江漢的行蹤不止襄陽一處??丛婎}和頭兩句的意思,這詩當(dāng)是作者在長江上游送沈子福順流而下歸江東之作。[4] [1]
作品評價(jià)顧可久曰:(首二句)別景寥落,情殊悵然。(末二句)相送之情隨春色所之,何其濃至清新。(《唐詩直解》)
唐汝詢《唐詩解》:蓋相思無不通之地,春色無不到之鄉(xiāng),想象及此,語亦神矣。
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別景落寞,別思悠遠(yuǎn),造意自慰,抒盡離情。周敬曰:造出情致,自不落套,作苦思何由得?
吳煊、胡棠《唐賢三昧集箋注》:樂府音節(jié)。顧云:別景寥落,情殊悵然。
沈德潛《唐詩別裁》:春光無所不到,送人之心猶春光也。
宋宗元《網(wǎng)師園唐詩箋》:援?dāng)M入情,樂府神髓(末二句下)。
趙彥傳《唐絕詩鈔注略》:妙攝入“送”字,以行送且以神送,且到處相隨,遂寫得淋漓盡致?!按荷备拙洌r墊渲染法。[7]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yùn)城)人,出身河?xùn)|王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歷官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sh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fù)后,被責(zé)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參禪悟理,學(xué)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 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xué)秘訣》。
查看更多 參考資料 [1] 送沈子歸江東 · 古詩文網(wǎng) [引用日期2021-12-28][2] 張海鷗編著 . 唐名家詩導(dǎo)讀 . 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09 . 66 .[3] 鄒博主編 . 唐詩宋詞元曲鑒賞辭典唐詩卷圖文珍藏版 . 北京 : 線裝書局 ,2011-07 . 271 .[4] 蕭滌非撰 . 唐詩鑒賞辭典 . 上海 :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12 . 196 .[5] 李永祥 . 王維詩集 . 濟(jì)南 : 濟(jì)南出版社 ,2007 . 99-100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