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91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yè)。
2018年11月,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徐慶華當選為副主席。[1]
入展

中國篆刻書法家 徐慶華
作品參加全國二至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國三至八屆書法篆刻家作品展、94現(xiàn)代書法探索展、96國際現(xiàn)代書法年展、當代著名書法家作品展。1986年應邀擔任藝術指導拍攝電影《篆刻藝術》。2008年9月,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lián)合舉辦“和平頌”——太空飛行藝術之旅大型文化藝術公益活動,徐慶華篆刻作品隨“神舟七號”遨游太空,后在全國各地巡展。[2]
2014年4月9日至13日,“大方無隅——中國文化之旅·現(xiàn)代中國篆刻書道作品展”在日本北海道札幌舉行,徐慶華書法、篆刻作品參展。本次展覽由東京中國文化交流中心、中國國家旅游局日本代表處主辦。[3]
獲獎
1983年《書法》雜志全國篆刻征稿評比優(yōu)秀獎,1987年首屆、1991年第二屆西泠印社全國篆刻作品評展均獲優(yōu)秀獎,1986年第二屆、1993年第五屆、2000年第八屆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家展覽分別獲篆刻優(yōu)秀作品獎、篆刻優(yōu)秀作品獎、篆刻三等獎(一二等獎空缺)[4],2017年獲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6]
著作
著有《當代青年篆刻家精選集·徐慶華卷》、《將軍印精萃》、《易經(jīng)書法》、《美術欣賞》(合著)、《名家 名帖·篆書、草書》、《十二生肖印選》等十余種。
拍賣
在2012朵云軒秋拍“當代海派名家篆刻”專場中,徐慶華篆刻閑章 《上善若水》以10萬元成交,閑章《無為》以7萬元成交。
2013年7月7日,徐慶華篆刻閑章在朵云軒2013春季藝術品拍賣會“當代全國名家篆刻專場”中,以12.65萬元成交。
自述
我者我也
我在學印之初,純是任憑興趣使然,只要是自認喜歡的作品,無不拿來臨摹,什么古璽秦漢印、明清流派印,抑或現(xiàn)代的齊白石、來楚生,均傾一時之力,雖時嘆不能神遇,卻也都能貌合。如此數(shù)載,至20世紀80年代初,韓天衡先生的篆刻異軍突起,使當時頗為沉寂的印壇為之大放光明;同時,也磁石般地吸引了我的視線,使我終日癡迷于此,以至先生篆刻的一招一式均能爛熟于胸,我當時的印作更是“韓味”十足。某日,去先生處請益,先生即書“我者我也”相贈,欣喜之余,使我陷入了沉思:先生所贈四字,與其說是他藝術的真實寫照,還不如說是對我的篆刻提出了表現(xiàn)自我的更高的要求。這里不僅透露出對我篆刻善意的批評,也包含了對我的極大期待,更表現(xiàn)了先生的無私和大度。
確如此,藝術的創(chuàng)造要注重自我的真實感受,要“達其情性,形其哀樂”。而每個個體又因經(jīng)歷、學養(yǎng)、個性、技術的差異,因而自然就會導致個體感受的不盡相同。如果將自己的靈魂寄托在古人或他人的身上,又怎能創(chuàng)造出既感己又感人的作品呢?
對篆刻藝術進行了一番冷靜而理智的梳理和分析,通過十余年艱辛的探索和實踐,我的篆刻——無論是文字還是肖形都逐漸形成了“簡、拙、大”的審美旨趣?!昂啞笔且环N對于博涉后的約取,它具有一種高度提煉后的純真之美,更有少少許勝多多許的內(nèi)質,此中的意蘊亦非一“繁”字所能盡概。而“拙”,可以使作品獲得一種不可移易的、非人力所能創(chuàng)造的天然之趣,而這種天然之趣又能使你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得以實現(xiàn)。正如東坡居士所云:“巧而不拙,其巧必勞,付物自然,雖拙而巧?!倍鴮τ凇按蟆?,則是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中,無論是線條、刀筆、構成本身,還是氣韻、神采都注意全局的寬大和恢宏。對于字法、章法更是從大處著眼,堅持追求“整體的完美”。因為整體是大感覺、大感情,況且,整體的完美本身就包含著無數(shù)個局部的完美。以“大”為美的美學思想,古即有之,《莊子》曰:“夫天地者,古之所以大也;而黃帝、堯、舜,古之所以共美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萬物自然生發(fā)運動,自有其規(guī)律,這是一種大美,更是整體之美。
“我者我也”,我正如此地走著我的篆刻之路。
評論
筆墨舞大風——徐慶華書法作品賞析
■徐建融
讀慶華君的草書,無論傳統(tǒng)的形式,還是現(xiàn)代的形式,都令我有精神振發(fā)之威,仿佛讀到漢高祖的“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千古詩壇詩人騷客的苦吟抑或靈感,莫不望風披靡,橫掃一空。
慶華的草書,看上去似乎很張狂,很狂放不羈,但他的為人處世,卻非常謙和,彬彬有禮。這正說明他是一個有大胸襟的人,一個在書法、篆刻上下過苦心并繼續(xù)下著大功夫的人。胸襟是先天的,所以早在二十年前,他還是一個小青年時,便迥別于并世許多藝術青年的狂傲。功夫是后天的,用功愈強,則學問愈大,學問愈大,則謙和愈甚,所以在有了如此成就、名聲和條件的今天,而是更謙和地為他人不斷地提供服務,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和機會。在我看來,他將是當今海上書法篆刻界中青輩中眾望所歸的領軍人物,以他個人的成就,更以他服務的精神。王羲之《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曾有以書家為將軍的比喻,但這里的將軍僅僅是指書家個體創(chuàng)作時指揮紙、筆、墨、硯的縱橫揮斥。而慶華,不僅僅是只在個體創(chuàng)作時表現(xiàn)出馳騁筆陣的將軍氣概,更在服務三軍中表現(xiàn)出一呼百應的將軍風范。這樣的風范,正體現(xiàn)了他謙和的大氣。
(作者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上海市九屆、十屆政協(xié)委員,海派書畫鑒定委員)[5]
作品賞析

徐慶華作品欣賞

徐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