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帖》為唐代根據(jù)東晉王羲之書法作品雙鉤廓填的摹搨本。因其篇首的“妹至”兩字而得名。2行,17字。草書作品。作品無題跋和收藏印記,亦未見著錄。1973年在“昭和蘭亭紀念展”上首次公開于世。

中文名

妹至帖

收藏

日本中村富次郎

規(guī)格

縱25.3厘米,橫5.3厘米

摹搨

唐代

材質(zhì)

白麻紙墨跡

書體

草書

作者

王羲之

字數(shù)

2行,17字

創(chuàng)作年代

東晉

作品信息

《妹至帖》

《妹至帖》無題跋和收藏印記,亦未見著錄。

作品內(nèi)容

釋文

妹至羸,情地難遣①,憂之可言,須旦夕營視之②。

注釋

①妹至羸,情地難遣:“羸”,(因病)衰弱,《國語·周語》:“此羸者陽也?!弊ⅲ骸叭跻?。”“情地”:處境,置身之地。②須旦夕營視之:“營視”:看顧,照看。[1]

作品鑒賞

《妹至帖》與《十七帖》比較

《妹至帖》與其它王羲之墨跡本(唐摹本)用筆不盡相同,此帖書風暢達、圓勁。

由于是《妹至帖》草書,線條的中部運動較快,與行草和行書書作品《喪亂帖》、《頻有哀禍帖》等帖不同,由于草書和行草書的結(jié)體和速度不同,行書和行草作品更注重點畫中實。例如,《妹至帖》發(fā)筆處除“情”字外,多露鋒圓勢反手寫成,不似《喪亂帖》等帖那樣方圓變化多端。收筆處多回旋變正手,如“至、情、地、遣、言、所、旦”等字,而這種變化在《頻有哀禍帖》僅兩處,計有“悲、增”二字;《孔侍中帖》(含《憂懸帖》)稍多,計“九、旦、想、能、忘”五字。

同為草書,《妹至帖》與刻帖《十七帖》草書諸帖相比,許多字的寫法和筆法相合之處較多,如“難”字的起筆與《朱處仁帖》“遂”字的起筆相似,“言”的筆勢與《天鼠膏帖》“膏”字相同;“妹”字的結(jié)體與《胡母帖》的“妹”字一致;“旦”字欹側(cè)變化亦與《旦夕帖》(《都邑帖》)同。

鑒藏展覽

作品材質(zhì)

《妹至帖》展示

谷川雅夫撰文介紹:“《妹至帖》十七字墨色鮮艷,是摹搨技術(shù)極其精湛的雙鉤填墨本。其中,第一行‘情’字和第二行‘夕’字飛白的填墨技術(shù)也與《喪亂帖》、《孔侍中帖》一致。此外,第一字‘妹’,因原本已遭蟲蝕而破損?!?p>《妹至帖》紙質(zhì)為灰色縱紋白麻紙,與《喪亂帖》、《孔侍中帖》用紙相同。

《妹至帖》的制作年代當為公元712年至756年唐玄宗在位時期。但保存良好,谷川雅夫認為“這是因為此帖多年來一直被貼在‘手鑒’上的緣故”。

收藏著錄

富田淳撰文介紹《妹至帖》:“被貼在‘手鑒’上”的“手鑒”,是鑒定家鑒定古代墨跡時的比較資料。鑒定家將歷代著名書跡分割成數(shù)行,收于冊頁,作為比較資料。

《妹至帖》曾收于手鑒,并被切斷成二行十七字,然后與《喪亂帖》、《孔侍中帖》運用同樣紙張、同樣技法制成為王書響拓本。源高名(914-982)《西宮記》中有醍醐天皇駕崩記錄。據(jù)載,祔葬品中有王羲之書法三卷,即《樂毅論》、《蘭亭序》、《羸》等三卷,原本此三卷并非原跡,醍醐天皇于917年(延喜十七年)借覽保管于宜陽殿的“累代書法”,并令人模寫之。富田淳表述:“有人指出,此處所見之《羸》或許是指《妹至帖》”。若《西宮記》記載是指《妹至帖》,《妹至帖》則也許亦與《喪亂帖》、《孔侍中帖》同樣,是于公元710年至794年奈良時代舶載來日本的王羲之帖之一。因收于手鑒,保存狀態(tài)良好,在探討向拓本技術(shù)上亦為珍貴材料。由于中國歷代著錄不見此文,作為王羲之研究的新資料甚為重要。

作品展覽

1973年在日本五島美術(shù)館“昭和蘭亭紀念展”上首次公開于世?!?006年3月12日在上海博物館“中日書法珍品展”中展出。

作者簡介

王羲之像

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字逸少。東晉著名書法家。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初任秘書郎,后任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等,世稱王右軍。后因與揚州刺史王述不和,辭官定居會稽山陰(今紹興)。王羲之出身于建康烏衣巷顯赫的王家,是王導之侄。曾與謝安共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痹缒陱男l(wèi)夫人學書法,后來改變初學,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博采眾長,備精諸體,一變漢魏以來質(zhì)樸的書風,獨創(chuàng)妍美流便的新體。王羲之的正書、行書為古今之冠,人贊其筆勢“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蓖豸酥疄闅v代學書法者所崇尚,被奉為“書圣”。其作品真跡無存,傳世者均為后人摹本。行書以《蘭亭序》為代表作,草書以《初月帖》、《十七帖》,正書以《黃庭經(jīng)》、《樂毅論》最著名。

拍賣閱讀

王羲之唐代摹本《妹至帖》,2007年11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進行拍賣?!睹弥撂肥翘拼”荆瑒?chuàng)作于7世紀或8世紀,1973年發(fā)現(xiàn)于日本一名家流傳下來的手鑒中?!睹弥撂菲鹋膬r2000萬元,叫價經(jīng)2100萬至2200萬后無人繼續(xù)喊價。由于該價位尚未達到拍賣底價(拍賣底價預計在二千四百萬元左右),最終導致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