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農作物種質保存中心是由農業(yè)部于1999年3月立項批準建設,總投資2600萬元,2000年12月開工,2002年11月落成投入使用??偨ㄖ娣e3500 ㎡,由種質保存區(qū)、前處理加工區(qū)和研究試驗區(qū)三部分組成。保存區(qū)建設面積:1700 ㎡,包括17間冷庫,其中5間為長期庫,使用面積合計293 ㎡,9間為中期庫,使用面積合計568 ㎡,3間臨時庫(每間使用面積36㎡)。

機構簡介

主??任:李立會

副主任:王曉鳴??王天宇??盧新雄

長期庫的貯藏溫度-18℃±2℃,相對濕度≤50%,保存容量為20萬份以上,用于長期保存全國農業(yè)植物種質資源,包括農家種、育成品種和近緣野生材料等。中期庫貯藏溫度-4℃±2℃,相對濕度≤50%,保存容量為40萬份以上,中期庫保存種質材料可隨時供種分發(fā)給國內育種、科研和教學等單位使用,同時也供國際交換使用。3間臨時存放冷庫(+4℃)供種子臨時存放使用。前處理加工區(qū)主要由種子接納室、發(fā)芽室、干燥室、“雙十五”干燥室、稱重室、包裝室組成。“國家農作物種質保存中心”保存設施投入使用后,加上原有的國家?guī)扉L期庫的40萬份容量,則總保存容量達到百萬份以上,基本滿足30年內我國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將使得國家種質庫保存的種質資源能為我國作物育種和生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功能與任務

1.準確、及時地向國家各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及育種等機構提供可利用的優(yōu)異種質及其信息。

2.負責全國各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收集的種質資源的長期保存,并與各中心、分中心的中期保存構成互為備份的國家中、長期安全保存體系。

3.負責各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收集及其他單位引進種質材料的隔離檢疫服務,確保引進資源在農業(yè)生產上的安全性。

4.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基礎理論與技術的研究,探索和發(fā)展種質資源新的保存方法與技術,

5.發(fā)展和制定農作物種質資源技術規(guī)范與標準,協(xié)調上級有關部門搞好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促進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研究水平的提高。

6.代表本國與國際上同類研究機構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及培訓。

中心目前保存可供分發(fā)種質材料近10萬份,包括水稻及野生稻、小麥及小麥近緣植物、大麥、玉米、大豆、野生大豆、玉米、高糧、谷子、粟稷等作物,若想索取上述作物種質材料,可來人、來函、電子郵件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