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外形:條索細(xì)瘦,稍沉重,葉蒂小,葉肩窄,枝身較細(xì),少量枝頭皮不整齊,色澤黃綠、烏綠,尚烏潤,砂綠細(xì)沉不明顯。

奇蘭
內(nèi)質(zhì):香氣清高,似蘭花香、線麥香,有的仿似杏仁茶、桃仁味,滋味清醇,稍甘鮮,水色清黃、橙黃,葉底葉脈浮白,稍帶白龍骨,葉身頭尾尖如梭,葉面清秀。不同特征
(1)竹葉奇蘭:香氣高長帶線香味或蘭花香,條索細(xì)長,葉底長橢圓形。
(2)慢奇蘭:條索稍結(jié)實,葉圓小,香氣稍長,似棗味。原產(chǎn)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鎮(zhèn)松巖村,栽培歷史較長。主要分布在安溪縣和福建南部烏龍茶茶區(qū),栽培面積較大。
(3)白奇蘭:色澤黃綠色,香氣似官蘭花味,滋味醇和,葉底柔薄黃綠。
(4)金面奇蘭:仿似杏仁味,葉底烏綠油潤有。原產(chǎn)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鎮(zhèn)堯陽,栽培史較長。主要分布在安溪縣及福建南部烏龍茶茶區(qū),栽培面積較大。
此外,還有青心奇蘭、黃奇蘭、早奇蘭、小葉奇蘭等品種。原產(chǎn)福建省安溪縣,適制烏龍茶。
茶質(zhì)鑒評
感官評茶,是通過人的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對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和滋味進(jìn)行審查評定。是確定茶葉質(zhì)量好差的主要方法。
三看:茶葉外形特征、色澤、勻凈度及干茶香。好的巖茶外形應(yīng)條索緊結(jié)重實,葉端折皺扭曲,色澤油潤,葉背起蛙皮狀砂粒,俗稱“蛤蟆背”,不帶梗樸,不斷碎。二看湯色,好的巖茶沖泡后湯色清澈明亮,呈橙紅色。三看葉底。葉底是泡開的葉片放在清水碗中,看其粗嫩度以及是否“綠葉紅鑲邊”,好的巖茶葉底肥厚柔軟,葉面黃亮,葉緣為紅邊。
三聞:武夷巖茶一般要求3次沖泡。第一泡聞巖茶香氣的高低、長短、強(qiáng)弱、清濁以及火候。好的武夷巖茶香氣清銳細(xì)長,無異味。第二泡聞巖茶的香型,好的巖茶具有其獨(dú)特香型,有水蜜桃香、桂皮香、蘭花香、奶油香等。第三泡聞茶香的持久程度。好的巖茶“七泡有余香”。
三品:也叫嘗滋味,一品火功,看是“足火”或是“老火”、“生青”,有無苦、澀感。二品滋味。茶湯的滋味是否鮮爽,好的巖茶,巖韻顯,味醇厚,具有爽口回甘特征。三品巖韻:品巖韻是品飲武夷巖茶的特色。然而,許多人卻認(rèn)為,這種巖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靠自己用心去領(lǐng)悟。三品中以二品的滋味為茶葉品質(zhì)好差的主要參考依據(jù)。
詩詞
題武夷奇蘭
若庵
初遇鋒芒似未藏,相知回味竟無常。任他八面終平淡,許我一心留異香。